鋼結構的腐蝕對承載力的影響鋼結構的腐蝕從鋼材的表面開始,在腐蝕介質的影響下,首先在鋼材表面生成一層鐵銹,然后慢慢向內部和深處發展,鐵銹的厚度越來越大,而鋼構件的截面面積越來越小。鋼結構未被腐蝕的材料,其材料性能與新材料相比基本上沒有差別,其抗拉輕度、抗壓強度、彈性模量等指標基本上沒有變化。鋼結構構件受到腐蝕后,減少了鋼結構構件的有效受力面積,導致鋼結構構件的承載力不足,降低了結構的承載能力,降低了安全儲備,有效受力面積的減小降低了結構的剛度,增大了變形,影響了正常使用。
鋼結構的腐蝕對建筑結構的承載力有所損害,結構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進行評定,以判定鋼結構是否可以繼續正常使用、是否需要謹慎使用、是否需要進行結構加固、還是必須進行加固。評定鋼結構腐蝕的重要指標是鋼結構被腐蝕的面積,對空心或薄殼結構來說面積主要依賴于鋼材的厚度。另外對鋼結構的評定還有其他一些次要指標。
鋼板和鋼樁鋼構件腐蝕的嚴重性等級和可靠性評定按下列標準評定等級:1.鋼板、鋼樁沒有或有輕微表面腐蝕,評定為a級,可以繼續使用,不需要加固。2.鋼板、鋼樁腐蝕厚度小于原有壁厚的10%,評定為b級,應當謹慎使用,暫不需要加固。3.鋼板、鋼樁腐蝕厚度為原有壁厚的10%~20%,評定為c級,不宜繼續使用,宜進行加固。4.鋼板、鋼樁腐蝕厚度大于原有壁厚的20%,評定為d級,不應繼續使用,必須進行加固。
鋼結構加固的主要方法有:減輕荷載、加大原結構構件截面和連接強度、改變結構受力途徑、阻止裂紋擴展等。
實踐證明在實際工程中做好堿性環境下鋼結構的防腐與加固工作,可以保護鋼結構免受防腐或降低結構構件被腐蝕的速度。減少因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節約資金,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