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一直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玩的一種玩具,把一塊一塊的積木搭在一起,一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房子就建好了。那么你有想象過,把“搭積木”式的建造方式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嗎?建筑工人不再需要一磚一瓦地砌墻,也不需要腳手架和安全網,就可以建造起一棟宏偉的建筑物。 山東萬斯達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樹輝介紹說,“傳統建房,我們叫它‘穿兩遍衣服,脫兩遍衣服’”。按照傳統建房程序,建造時需要搭建兩遍腳手架和安全網,建筑工人們也成為了在腳手架上爬上爬下的“蜘蛛俠”。 多年的建筑經驗,讓張樹輝的團隊逐漸感受到了傳統建房的一些“痛點”,比如大量地使用模板、腳手架,大量使用人工;以及拆裝過程中會產生噪音和揚塵,同時模板、腳手架等也會產生建筑垃圾。 和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則是讓大部分的建筑工人“從工地走進工廠”,先在工廠車間里加工建筑物的預制構件,隨后批量生產。到現場之后,再把一塊塊構件形成連接,這樣就搭起了建筑物的結構。不用模板,不用腳手架,少量的現澆,基本上沒有抹灰和建筑垃圾,整個過程就如同搭積木一般,基本上可以利用機械完成。 在節約了資源和環保的同時,機械化的作業對建筑工人的安全也多了一份保障。除此之外,裝配式建筑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張樹輝舉了一個例子,當時建設公司的一個辦公樓,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主體做完了,然后裝修花了一個月,而如果按照傳統施工方式的話,則需要半年的時間。 雖然時間上縮短了,但是質量上一點不差。因為提前預制構件,采用BIM技術手段,每個構件可以精確到毫米以下,而且受力明確,增強了材料的防火性能;比起現場作業,質量上也可以保證。流水線生產,走“建筑工業化”的道路,在成本上也可以減少。 目前裝配式建筑正在全國推廣,2012年,濟南成為繼深圳、沈陽之后的全國第三個試點城市。萬斯達也憑著敏銳嗅覺成為了其中的“排頭兵”,從2010年至今,已經在濟南市的章丘區、高新區和長清區都建起了自己的構件生產廠,并且擁有了400多項專利。 標準化的設計,工廠化的生產,裝配式的施工,一體化的裝修,信息化的管理和未來智能化的應用,這種裝配式的建筑方式,可以說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又提高了效率,又經濟、環保和安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