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現場,一塊外墻板預制件被吊到7層樓高的樓頂上,被幾個工人像“搭積木”一樣,安裝固定在對應位置,整個過程只用了大約10分鐘,而建一層樓也只需要大概5天時間。這種蓋房子方式叫裝配式建筑,相較于傳統現澆建筑,可縮短施工周期30%左右,節能效果達到75%,節水約50%,勞動效率提高了3倍多,揚塵、噪音明顯減少,現場建筑垃圾排放基本為零。
秦皇島開發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由劉馬坊片區和孤家子片區組成,總建筑面積62.37萬平方米,共計56棟樓,全部采用了裝配式建筑方式,整體裝配率達到35%,是目前國內建筑面積最大的裝配式建筑住宅項目。
“傳統施工需要大量的農民工在現場作業,而我們這種方式把大量的作業從工地的手工模式轉成了工廠化的制造,把農民工變成了產業化工人。”秦皇島阿爾法工業園開發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慎棟說。
在阿爾法工業園廠房內,墻板、樓板、樓梯等各類預制件像一件件工業品,通過混凝土構建自動化流水線,成批成套地加工出來。一個預制件經過鋼筋綁扎、模型組裝、埋件安裝、澆筑振搗、蒸汽養護等多個環節加工而成,只需要24小時,就可以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75%,而傳統現場澆筑模式需要14天。
這種裝配式建筑方式不僅高效環保,而且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阿爾法工業園生產的預制夾心保溫外墻板是經過河北省住建廳認證的一種新型墻體材料,總厚度325毫米,分外、中、內三層,外層防火、提高保溫材料耐久性,中層填充保溫材料,內層承重、預埋電線等,防火、保溫、隔音效果非常好。
裝配式建筑抗震設計模型等同于傳統現澆結構,但是借助BIM技術(建筑信息化模型),對房屋主要構件進行標準化設計與標準化生產,預制件產品精度偏差不超過2毫米,使建筑的精度從厘米級提高到了毫米級,質量得到大大提高,整體上的抗震效果優于傳統模式。
“這種裝配式建筑方式,不僅建設周期短,工程質量好,同時綠色環保節能,防火抗震要求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工程質量由原來的‘奧拓’級能夠達到 ‘奧迪’級水平。” 秦皇島阿爾法工業園開發區有限公司李文權說。
阿爾法工業園裝配式預制構件年產力約8萬立方米,可供60萬平米的裝配式建筑使用,目前承接了開發區青年周轉公寓項目和棚戶區改造項目。2017年11月,阿爾法工業園被住建部列入了首批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而裝配式建筑正是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秦皇島開發區高度重視發展裝配式建筑,目前已經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全市首個裝配式建筑項目青年周轉公寓12棟樓主體已完工,其中6棟裝修完畢;位于秦皇島開發區的秦皇島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基地主體已經完工,年生產各類預制件可達24萬立方米,可滿足約240萬平方米的裝配式建筑需求,產量規模處于全國領先水平。預計到2022年,開發區裝配式建筑將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60%。